
《余角和补角》一课的教学设计
2017-11-10 10:24:54.0 作者:159zx
《余角和补角》一课的教学设计
数学组 郑晚露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节几何课,内容是余角和补角,是一节概念讲解课,主要设计思路是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图形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新知,然后多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和性质,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再进行适当的练习和巩固。从三个方面阐述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
课前的学情分析
在课程设计之初,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先进行了详细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一节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在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
首先进行了学生知识储备的分析:明确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课前需要复习哪些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这节课学生的难点在哪里,重点讲解,逐一攻破。
然后是学生能力方面的分析: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重落实,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推理能力,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会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经常进行学生说题的训练。因此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模仿老师面向其他同学讲题,不怯场,且思维较清晰,语言较简练。在进行了以上这些详细的分析后,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确定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以及学生上台说题的环节。希望学生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参与课堂,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
从小学刚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还停留在感觉层面,喜欢动手操作、折纸剪纸等活动,基于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在课程引入和剖析概念的环节,都加入学生动手折纸剪纸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对几何学习产生兴趣。
1. 由学生折纸活动引出补角的定义:
在上课之初,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参与课堂,首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先将长方形纸片劝拿乓簧辰鹜酚槔滞锯折叠一次,会出现不同的折法,劝拿乓簧辰鹜酚槔滞锯选择部分学生的折纸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到讲台对图形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注意到图中存在的平角和直角,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两个角的和为定值的结论,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 再次用折纸活动剖析概念: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反映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的一个易错点。如何能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记忆深刻,在设计时,再次采用了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刚才折叠的长方形纸片撕开,并摆在不同位置,学生在课桌上随意摆一摆自己的纸片,通过仔细分析定义,得出结论——互余和互补的定义反映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他们的位置无关。
3. 加入学生说题环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都说一道题目听100遍,不如自己讲一遍。因此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比较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讲题和说题。本节课在设计时,在概念讲解和性质应用的环节都加入了学生说题,学生作为小老师到讲台上来讲题,清晰的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从数学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体现数学学科特色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不断渗透数学学科思想,尤其是类比的数学基本思想。第一次是学生类比角平分线的定义,自己尝试写出补角定义的符号语言。第二次是学生类比补角的定义,自己归纳出余角的定义。第三次是学生类比补角的性质,自己得出余角的性质。这几个环节的设计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类比的数学基本思想,并初步掌握几何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还有就是符号语言的使用,在数学学科几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这是其他科目不常用到的,并且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新接触的知识。因此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即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平时说的文字语言,数学当中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学习补角和余角的定义时,先给出文字语言,然后由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到符号语言,最后教师再给出图形语言。使学生在几何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几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这三种语言相互转化,逐步适应初中几何的学习;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很好的掌握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性质,并能完成相关的练习。课堂中学生反映良好,能积极动手操作,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说题过程清楚明白,很好的体现了平时上课说题训练的成果。